廉政时评
传下这股英雄气
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。回望历史,在8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烟之中,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,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战士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各界持续、深入地挖掘整理,越来越多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以视频采访、宣讲、笔录等多种形式进入人们视线,感染着许许多多的人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将这些老兵的故事传承下来,将其中蕴藉的精神力量传承下来,既是对历史的珍贵纪念,也鼓舞着我们为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而接续奋斗。
抗战老兵是国家的英雄、是民族的脊梁、是胜利的见证。走近这些承载着烽火记忆的老兵,他们地域不同,身份各异,却都在家国即将倾覆的危急时刻,将这份深重的苦痛与不甘,化作了投身抗敌洪流的坚强意志。山东老兵孟昭小时候,因日伪军“扫荡”,受尽担惊受怕之苦,还亲历家乡同胞被屠杀的惨案,立志“当八路”“打鬼子”。日军攻占香港后,广东青年黎洪的妹妹被卖,弟弟被抓去当苦力,自此,他萌生了“国难当头,怎能不站起来反抗”的想法,毅然投身抗日救亡。为了保家卫国,除了和侵略者血战到底,没有任何退路,这是老兵们给出的共同答案。他们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,国家、民族的命运何以和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,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深刻内涵。
在访谈中,不少老战士回忆参军细节时,目光灼灼、思路敏捷、语气铿锵,散发着一股凛然的英雄气概。这种英雄气概,既是面对敌人顽强斗争、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;也是面临不利形势和艰难处境时,创造条件化被动为主动的斗争智慧。攻打碉堡,没有掩体怎么办?把湿棉被盖在八仙桌上做成“土坦克”,顶着子弹往前冲;攻坚战时,敌人防御工事阻拦怎么办?身体伏在铡刀上,把铁丝网压出一道“缺口”,让战友踩着自己的背前进……这些英雄壮举诉说着,无论身处何种局面,只要拿出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勇气,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。今天,完成改革发展各项任务,同样是波澜壮阔的“战场”,未曾遇到的矛盾、难以预料的困难不在少数,且不时出现。老战士们坚毅的目光、从容的讲述,穿越时空激励着我们,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。
走近老兵、学习老兵,传承老兵的爱国情、报国志。今天的我们,要以他们的事迹为榜样,将来自历史的力量注入心间,化作开辟美好未来的内劲和激情。当每个人肩负起一份传承的责任,过往这些有志气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的故事,必将不断汇聚成激昂嘹亮的号角声,鼓舞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披荆斩棘、奋勇前进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博闻)